|
湖北省推出的关于评选农村骨干教师并发放补贴一事正在各校诡异的进行着。这对农村教育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吗?我不以为然。
只要现在还站在讲台的教书者都能第一时间确定:这事儿只能发生在中国。只有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才可能有这样的创意和魄力;只有具备“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中国,才可能玩出这样能跟张艺谋的“团体操”相媲美的“精英战术”。
骨干教师评定走的是“精英”治校的中国特色路。是否精英我们暂且不论,只怕是凭着拼着,“骨干”露出骨感,不过是和大学凭获助学金一样,学生看看谁最穷,老师就看是啥骨啦。
话说回来,这事儿高层已经定了,做做戏是肯定的,这里面有什么“枯茎朽骨”的猫腻也能看出点点端倪。
一、评定骨干为那般?是为解决教师待遇低吗?工作了十几年的教师拿不到2000元的工资,二三十年的也只是2000出头,但是这次评选的骨干教师补贴却是600元每月,相当于一位老师工资的三分之一,而且“名额有限”,所以这能促进所有老师的工作热情吗?好像伤害大多数老师的积极性更多一点吧,毕竟老师只有那一点工资,这样评上的老师就能拿到多出自己工资的三分之一啊,不是五六千中的600元可比的。难道评定骨干是要这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吗?这种“诚实合法”的劳动就能够解决老师的低待遇吗?
二、评判标准和评选不公,只不过是职称评定的再伤害。在这许多的评判标准中,其中有关于工作年龄的一条,每多一年加0.2分,适当倾斜年龄大的,请问这到底是发什么补贴呢?骨干和年龄大有关系?真正在教学一线卖力的全是年轻的老师,结果没有相关照顾,却要给年长者加分,这能促进工作积极性?还有其它条款,各有各的看法,不过没看出哪些是骨干的主要关注方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评选标准,和骨干没有必然联系。其中有一个条款是获得奖励加多少分,这中间就很有问题,因为全凭评选的操作人说这一种奖励算加分的,另一种奖励不能算,这到底该怎么掌握?怕是又成了有些领导照顾某些人的理由了吧。
三、有限的名额会不会是多出的。吃了粉笔饭的都知道,干得只有骨的从来就很难得到所谓评定所给予的东东,农村学校一直以来的职称评定早就告诉了我们:只要有利,只有,也只有是高层优先,他们是走过、路过,从不错过的。我不说你也明白。
教育是长久的、全面的、认真的,不是几个老师能够做好的一件事。评选老师中的百分之十五发这种补贴,是想让所有老师都朝这个目标奋斗,这没有错,可是在评选结束后,这大部分没评上的老师会比那少数拿了补贴的老师更卖力?以这种方式来促进教育,只怕是会让教育走向不可想像的一面吧。
看看,同样是糟蹋人力物力财力、同样是“集中力量干傻事”,是否进行精心的策划,效果大不一样。要不咋说当前中国最紧缺的是策划人才呢。不少中国人缺乏的不是干大事、立大业的雄心壮志——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骨干”诞生在中国了;也不是缺乏暴殓天物的勇气和气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高级”之类的东东都不用站讲台了。
可能,这同样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呜呼哀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