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札志(关于教育教学)
1、上课以讲为主,基本上一讲到底的课,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显性活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内容含量太大,很少有活动的时间;二是思维密度太高,很难让学生企及。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我更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互动。我以为互动的表现形式有显性的——有形、有声、有问、有答;也有隐形的——心动、情动、神动、思动。有些内容适合于前者,有些内容适合于后者。要因情况而异。不顾上述实际,一味地肯定或者否定,实际上都是形而上学的。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2、讲话和演示文稿不完全一致。两者应该相互配合。一个老师要善于将教材语境演化为课堂语境;将课件文本语境,演化为口头表达语境。但是,要注意相互间在内涵上的科学性,语义上的一致性,表达上的感染性。至于学生应该看演示文稿还是听讲。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要通过多种感官来实现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要发挥作用。心理学实验表明,多种感官对知识的认知度,远远高于单一感官对知识的认知度。所以学生应该是边听边看,听看的同时,有所思、有所感。
3、满堂灌。满堂灌主要有三个特征:学生只听不思考(不听不思考就更糟);教师容不得学生思考(尤其怕学生挑战自己的权威);从头说到尾,根本不给学生预留思考的余地(一种孤芳自赏或自我陶醉)。满堂灌有三种基本形式:盲目灌输;目中无人;炫耀学问。满堂灌是把人当成工具的工业化社会的产物。
4、教师的素质。“厚、窄、宽、深、简”:教师的专业底子要厚;通过一两个专攻研究,充分体验和熟稔史学基本功;有搭建跨学科知识网络的愿望,最好形成多领域知识的基本框架;深入学科内部营造教育环境;将你的教学变得简洁易懂。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师,都是思想大师。将历史教师的“讲”形象化,我以为:能够引导学生自己行路的教师,是圣人;能够带领学生寻路的教师,是贤人;能够拉着学生走上正路的教师,是好人;迫使学生按图索骥的教师,是蠢人。一个国家,好人教师多则稳,贤人教师多则兴,圣人教师多则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