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别都 发表于 2010-5-6 22:52:48

教育的境界,人生的真谛

教育的境界,人生的真谛
——听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心得体会      
云梦义堂镇中学    2010年5月1日,在镇学区的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报告会,亲眼目睹了谟拜已久的教育改革家、被尊称为“当代孔子“的魏书生的风采。他抑扬顿挫、流畅自如、层次清晰、幽默生趣、一气呵成的报告,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今还回味无穷。
魏老师的报告,给我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虽然零星点滴,但它却全是发至肺腑,“坚持再坚持,能过就过,走出阴影肯定是阳光,开阔胸怀,不较真。”“人生最累是自己跟自己作战。” 这些话语给我启迪,让我反思,催我奋进。
感想之一:教育无小事,小事蕴含大学问
聆听魏书生的报告,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亦如品尝一次教育的精神大餐。
魏书生整整一上午的报告,给我的感觉就是“俗”,俗不可耐,都是些平平常常的事,但尽管是些老提法,办法却很新颖。只要是人都能听懂,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他自己也一再说,“没什么新东西,都是些小事。”但恰恰是他对那些小事的处理和理解,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虽然感悟不深,但有一种感觉,就是“教育处处无小事,小事事事有学问。”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人人有责,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虽然学生都是管些小事,但每一个小事管理好了,就等于处理好了每一个细节。不是说细节决定成败吗?小事只管分工,大事只管协调。对照我们自己,班级管理往往是粗放型的,老师费了力,学生还乱成一锅粥。这就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不知道我们何时才能冲破思维的障碍?
魏书生从最后一名抓起,总是鼓励后进生努力找优点和长处。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那根早已麻木的神经,用找优点和长处来帮助学生重塑信心。听起来没什么新鲜的,然而我们对待后进生为什么总习惯于说教呢?我们为什么总是恨“铁”不成“钢”呢?我们很多时候为啥不得不放弃后进生呢?没有实质性的帮扶措施,转化后进生几乎不可能。
魏书生要求学生养成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总是从细微处着手,因此我要说:教育的艺术体现在细节,艺术的教育处理在细节。
感想之二:教育不是要形式,教育需要求真务实
魏书生的报告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不在他华丽的辞藻,不在他标准的普通话,不在他拥有显赫的业绩和他那些辉煌的头衔,在于他通篇都是实话。
魏书生刚走上讲台,就移开了讲台上的鲜花,取下多余的话筒(只留下一支话筒),还说向来不喜欢那些不实用的东西,不要形式。这样的开场白,真是有趣,一句“这样不挺好吗?”似乎已经让人捕捉到了魏老师为人为师的一种基调。
魏书生说话,感觉就像是在和人聊天,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刚柔相济,回味无穷,听起来实在。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民主科学。一天的报告听下来,我感悟之一:民主就是务实,只有务实才能体现科学。
魏书生总是主张决策过程要民主,要商量商量再商量。这就叫顺民意,得民心。民主的决策总比空对空的决策更有针对性,办法更实在,效果绝对的好。
魏书生善于深入实际,走进管理对象中,发现实实在在的问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才叫真正的管理到位。做好那些小事,就是他的管理。这恰恰是他务实的一种手段。
魏书生的“从不占用休息时间开会”为啥博得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因为它从一个侧面与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教师们的掌声中流露出一种认同,一种渴望,一种希望。
魏书生送给老师们“三个守住”:守住“优良传统,前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法上守住“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学法上守住“学以致用、学而时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实实在在地直面了新课程改革。
魏书生的报告,处处体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放弃”,体现了他是一个务实派的教育家。
感想之三:人生需要磨炼,教育需要锲而不舍
听了魏书生的苦难经历,思索他“一个人要有一颗平常心,上得去,下得来”的人生体会,我就有一种感悟:大凡名人多磨难。不是吗?难道不是“文革”中屡遭迫害,挨批斗的经历,才铸就了一个坚强而淡定的魏书生?
听了魏书生的话,联想到曾经也听过他报告的教育家邱学华,同样是文革中遭磨难的教育家。联想到曾经看过的《打工皇帝》一书中讲述的21位企业家,有哪一位又不是从苦难中崛起的商界尽头呢?联想到伟人贝多芬、托尔斯泰、毛泽东、邓小平……哪一位不是经历了多舛的命运,才拥有了不平凡的人生?
联想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也有太多的逆境和苦难,同样是那颗平常心,从容应对,坚持坚持再坚持,才走到今天。回想身处那些逆境的日子,常常是自己鼓励自己,给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逆境不等于绝境!”那些给我制造“混乱”的东西,也不值得我怀念和嫉妒。
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磨炼,没有磨炼,就未经风雨,一个人就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名人如此,普通人亦如此。
磨炼铸就人生。成功的密决只有四个字“锲而不舍”!
感想之四:平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教育需要一片静土
魏书生老师的这次报告会,给我感受最深的应该是“松、静、匀、乐”这四个字。

松(身体松):达到了魏书生的那种境界,身体一定变得很轻松。然而,现实中往往身不由己,能轻松吗?比如,教师备课,为了节省时间,为了应付检查,照抄照搬教案的有之。这能让自己轻松吗?虽然提倡教材、教案、书本三结合备课,可是备课簿上写简单了,检查过不了关。繁重的伏案抄写教案的劳动,能让自己轻松吗?

静(心灵静):魏书生总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然而这是一种理想的心态。工作压力大,生活缺乏刺激的教师能静下心来吗?家庭问题、工作调动问题、职称问题、收入差距拉大、消费失衡、不合理摊派……引起的焦虑能让疲惫的心静下来吗?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对辽宁省168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这么大比例的教师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可见,心灵要静得下来还真不容易。

匀(呼吸匀):魏书生认为,不管在哪个位置都有自己的责任。理想远大,胸怀开阔,品德高尚,才能卓越,身体健康。平凡的岗位做得好就是成功。最简单就是最宝贵的。最简单的是什么?是呼吸。要珍惜呼吸。看淡身外之物。照此看来,呼吸要均匀,身心必须健康。能利用公家的时间锻炼私人的身体的人,并非全部,也并非人所欲为,还得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

乐(心情乐):魏书生说,要用快乐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起伏、辛酸、上下、进退,做自己说了算的事情,只能改变自己的态度,守护自己的责任。实际上,淡定人生并非易事。

松静匀乐,是人生的一种状态,也是做人的一种心态。要做到,不容易 。但只要端正了态度,改变了认识,应该是可以达到那种境界的。这次报告会,魏书生用高超的演讲艺术,让我们真正体验了一回“松、静、匀、乐”。

云梦吧牛魔王 发表于 2014-5-25 22:43:14

楚王别都就是我的榜样哦

wshsky 发表于 2014-12-10 23:43:53

支持教育资讯,赞一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的境界,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