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别都 发表于 2010-2-25 19:59:50

一、空气与氧气
主要考点:
1.常识: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① 空气的污染成分:粉尘及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② 空气污染的来源: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工厂的废气及其机动车的尾气(主要是一氧化碳)
③ 空气污染的防治:改变燃烧方式,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了解: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及主要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
① 空气成分研究的科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制得了氧气),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的组成)
② 空气组成研究的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点燃== 2P2O5   
③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0.03%
注意:空气中各成分的主要性质及用途(如氮气、惰性气体)
④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主要体现在较强的氧化性,及助燃性
a. 与金属发生反应
2Mg + O2 点燃==2MgO(注意石棉网的使用)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的粉末状固体;
3Fe + 2O2 点燃==Fe3O4 (注意瓶底留有少量的沙或者水)现象: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Cu + 2O2 加热== 2CuO (注意并不是点燃,不能燃烧)现象:红色的铜变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H2 + O2 点燃== 2H2O(淡蓝色火焰,在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b. 与非金属发生反应
C + O2 点燃== CO2 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 + O2 点燃== SO2 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 + 5O2 点燃== 2P2O5 放出大量的白烟
c. 与化合物发生反应
2CO + O2 点燃== 2CO2 (蓝色的火焰);CH4 + 2 O2 点燃== 2H2O + CO2 (明亮的蓝色火焰)
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2CH3OH + 3O2 点燃== 4H2O + 2CO2   
⑤ 氧气的主要用途:支持燃烧,提供呼吸(气焊、气割、炼钢、液氧炸弹、呼吸等)
⑥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使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 反应原料:氯酸钾(KClO3,白色)和二氧化锰(MnO2,黑色),或高锰酸钾(KMnO4,紫红色固体)
② 反应条件:加热
③ 反应原理:2KClO3   2KCl + O2↑;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O2↑
④ 发生装置: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
⑤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排水集气法(氧气难溶于水)
⑥ 反应步骤:a. 按照要求安装反应仪器;
             b. 检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c. 装入反应物质,注意,反应物质为粉末状的,应该用药匙或者纸槽;
             d. 首先预热,然后对准固体下方固定加热;
             e.如果用排水法收集,当导管均匀放出气泡的时候开始收集气体;
             f. 用排水法收集时,反应结束应该首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否则会使水倒流至试管中,可能使试管破裂)
             g. 待反应仪器冷却后,进行拆洗。
⑦ 注意事项:
a. 如果反应物品为高锰酸钾时,发生装置中导管口部还需要塞上少量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b. 试管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导管应略微深入试管;
c. 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注意要用磨口玻璃片,并且导管口应该尽量伸入集气瓶底部。

楚王别都 发表于 2010-2-25 20:00:29

酸、碱、盐的特性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十、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
  1、酸的通性(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3、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完)

楚王别都 发表于 2010-2-25 20:01:05

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1、在鉴别Cl-和SO
  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
  溶液、FeSO4
  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
  溶液、CuSO4
  溶液、Cu(NO3)2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
  溶液(较浓)

kserc52018 发表于 2010-2-28 16:19:32

好帖啊。。。
    难得一见的好贴。。。dnf外挂dnf外挂热血英雄热血宝宝
dnf外挂
绿色征途外挂
梦幻诛仙外挂
名将三国外挂
热血江湖外挂
热血江湖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外挂

楚王别都 发表于 2010-2-25 19:58:31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化合物的分类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个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