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图:湖北5万人送别3名救人身亡大学生
2009年10月28日,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隆重举行“见义勇为英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追悼大会”,近五万市民自发地为英雄送行。据悉,10月24日下午,就读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枝江籍19岁学生何东旭、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通山籍19岁的陈及时、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罗田籍19岁的方招,为了抢救不慎落水的两名儿童,不幸罹难,英雄的事迹感天动地。 为英雄立丰碑,让英雄精神永长存。三位长大学子救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在荆州广泛流传,而他们这种舍己为人的梯子精神,也成了热门词汇。为了纪念三位英雄,荆州多名知名雕塑家表示将塑造“英雄群雕”,今天记者见到了雕塑家唐奎手中的方案设计图。
一面弧形的团旗下,三个俊朗的英雄形象展现在眼前,三朵菊花随着滔滔的江水流向远方……一张未成形的设计图,暗藏了对英雄无尽的追思。
“用石材和铜材相结合来雕塑丰碑,这样视觉效果会比较集中,也能更好的突出三位英雄的人物形象。”据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唐奎介绍,丰碑的设计将用石材和铜相结合的材料,以浪花演幻化成团旗为主题,重点展现旗帜下面三位英雄的雕塑头像。
三位英雄头像前,还将雕出三朵菊花漂浮在波浪中的图案。唐奎告诉记者,古人以菊花寄托哀思,而三位英雄又牺牲在秋天,这样的设计不仅对英雄的追思表达出来,还具有特殊的含义。另外,丰碑的背面,将以独创的浮雕设计图案展现梯子精神。另外,在碑的下面,还将设计出汉白玉雕刻的花环,和四周的花草一起陪伴着英雄。
据了解, 从10月25日了解到这一英雄事迹开始,唐奎就开始思考设计出一座既能寄托哀思,又能传承梯子精神的丰碑。经过两天的思考后,终于在28日晚上,唐先生完成了丰碑的初步方案设计。唐先生说,这只是他个人的初步构想,具体方案还没有定夺,自己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通过网络征求更多人的意见,能够设计出更好的雕塑方案。 在古城荆州,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又涌现出一个英雄群体。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该校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三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就这样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又惊天动地,走得大义凛然又令人痛惜。他们献出了生命,两名落水少年获得了新生。笔者为这10位大学生“猴子捞月”的救人事迹感动。但面对10位大学生3位失去生命的残酷现实,我们有必要重提并议论“不会游泳该不该救人”等话题,并最终达成一个共识。
笔者认为,就本件事情而言,10位大学生的英雄事迹是可“歌”可“泣”的。笔者希望在“歌”与“泣”中,发掘“人”的本善,给社会以榜样力量,给公众以警示作用。
先说“歌”。毋庸置疑,三位大学生英名长在。眼下这个人情越来越趋利的社会,大学生冲锋在前、舍己救人可以说是弥足珍贵。现实中,很多人宁可“没在意”或者“看笑话”,也见死不救,且已成为一种对他人生存状态的习惯性冷漠。就像广州某大型网站发起的一项“大街上听到有人喊救命,你会怎么样?”的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广州人不会出手相助。这种司空见惯的冷漠,不仅让人与人之间更加生疏,更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程。三位大学生“猴子捞月”,其功昭昭,让我们看到了“困相帮、难相助、病相扶”和谐人际关系的光芒。
换句话说,三位大学生用生命打破了社会长期冷漠的死水,颠覆了人们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让那些自己长期伪装在世俗的空间里,对人怀有戒心甚至敌对情绪,既不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又对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观、无动于衷的人感到无地自容。三位大学生走了,但人人都当反思: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冷漠心态、是否在不经意间关闭了心灵闸门、是否一直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是否一贯的幸灾乐祸甚至冷嘲热讽?
再说“泣”。有人认为三位大学生走得不值得,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会游泳,还逞能。虽然言辞僵硬、淡漠,但也折射出公众对三位大学生的惋惜。当笔者获知三位大学生不会游泳并舍身救人时,心里亦为之一振;尤其是看到他们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更是悲从心涌。
最然悲泣,但必须长歌当哭,有所启示。一方面,学校是不是到了开设游泳课的时候了?笔者从小学到大学,没有游泳课。学习游泳,似乎成了运动员的专利,也只有他们才能得到专业的训练。另一方面,救人的机制是不是不到位?两名少年落水后,为什么没有“救捞”人员的身影,而是大学生在救人?再者,自救常识教育是不是也太缺乏?湍急的江水,怎容得了“猴子捞月”?还有一点,少年的家长是不是也有责任?为什么不恪尽监护孩子的“职守”?
斯人已去,发人深省。笔者希冀,通过荆州大学生“猴子捞月”救人的事迹,早日驱走人们心头的习惯性冷漠,用“爱”去面对一切,让爱成为生活的常态;另一方面健全各种机制,尤其是自救、救人等,别让类似的悲剧重演。 有清明河的朋友吗?我的用户名是ymgpxym7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