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风 发表于 2010-1-19 08:53:12

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教学

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教学
   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总结。我们的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加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以科学发展观来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当前,我们正在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之中,要求在教法上,力求创新,灵活多样的教法来取代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摸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兴趣,加强教书育人,把培养人才的方向落实在科学发展观上。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再次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也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突破。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明白,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在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落实培养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全面遵循“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和“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这一“两个为本”的指导思想,落实质量立校和人才强校战略。
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在根本上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只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才能教育出求真务实的学生;教师不断丰富完善自已,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一所好学校,仅有好的设施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我们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应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科研进修,积极为教师学习、进修、科研创造的良好条件和环境,使广大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究,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更加成熟。我作为实小教师中的一员,更应在练师能,铸师魂中锻炼自己。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到教育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和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和惟一追求,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成功的教育,首先应该表现在使教育对象成为一个对社会、对民族、对集体、对家庭,有积极性、有建设性、有促进性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坚持以人为本,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坚决克服“以分为本,以人为末”、“重智育,轻德育”、“重共性,轻个性”的应试教育倾向,让我们的教育始终充满关怀、尊重、友爱、理解、体谅的人文氛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教育的质量,究其实质就是学生发展的质量。因此,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青少年的发展规律,谋求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手段。只有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品德与学识俱增、能力与志向共长、身体与心理俱健。要坚持教育的平等与公平,致力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要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的课堂文化
教学的阵地在课堂,而课堂,又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历程的场所,教师生命中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是为课堂而付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诗意,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构建新的课堂文化,努力创设和谐课堂,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教师所应该执著追求的。
    1、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文化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只有这两个要素之间相互平衡,生态互动,和谐共处,课堂才能闪现智慧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全身心地关注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他们每一次独具个性的发言。和谐的课堂,师生之间没有任何鸿沟,教学过程应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双向的互动过程,共同发展的过程。
    2、追求和谐共存的课堂文化
构建和谐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激励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合作,协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在学习共同体中,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欣赏,欣赏别人的优点,宽容别人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会接纳,善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学会接纳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人相处、交流;学会承担,不仅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共同体”其他成员负责,协同努力,为“共同体”目标的实现而竭尽全力;学会交往,在参与共同体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沟通的技能。
    3、构建尊重差异的课堂文化
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都得到不同的程度发展,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因而,我们的课堂应关注差异,促进差异性的发展。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一,思维情感活动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阅读后获得的感受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倡导学生在课堂中议论、争辩,在争辩中生成新知,同时教师在多元化答案的基础上进行巧妙地点引导,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让文本中的正确价值观影响孩子的精神世界。
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并构建和谐共存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多元互动,对话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体验,学习的自主探究与教师引导相得益彰,体现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文化。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熏陶,智慧得到培育,真正地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便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古人讲:“知之非艰,行之惟难。”只有始终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努力求真,更加务实,才能够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蓬勃发展,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教学